索引号: 610326000416/2023-00183 发布机构: 眉县文化和旅游局
生成日期: 2023-02-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非遗过大年|眉县非遗项目展播(一)

发布时间: 2023-02-01 10:10:28 浏览次数:

高跷赶犟驴

“高跷赶犟驴”起源于太白山下泥浴河与大镇河之间的眉县横渠镇嘴头村。

“高跷赶犟驴”出自于跑竹驴,最初仅是社火游演的一种辅助形式。在不断发展中,引进了高跷的碎步等动作,增加了赶驴过程中的犟驴甩蹄、卧驴起跳等高难度动作配以鼓乐表现。

1987年,经县文化馆挖掘整理,重新配乐、编排,成为适合舞台表演的民间舞蹈小品,由出行、骑驴、相遇、惊驴、乏驴等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段落构成。“高跷赶犟驴”以极强的娱乐观赏性和富有地域特色的音乐性,博得了广大群众的亲睐和赞誉。

2007年5 月,该项目被确立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眉县曲子

“眉县曲子”原名“眉户”,这种古老的戏曲,最早流传于横渠镇风池村(原属青化乡)。

“眉户戏”也叫“曲子戏”“迷胡戏”“弦子戏”,是陕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曲牌联奏体,古称“清曲调”。

“眉户戏”最早流行于都县和户县一带,以民间小调、情调、樵歌、牧歌、童谣、孝歌等为基础产生。从现有的眉县青化乡风池村眉户传承谱系来看,从清至今已有六代人100多年的传承历史。

眉户具有极强的娱乐观赏性和戏曲研究价值,演唱内容积极健康,民俗色彩浓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时代,受到群众的喜爱。

2011 年6 月,该项目被确立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西府道情

“西府道情”盛行于眉县下河寨、王长官寨一带,故而也称“下河寨道情”。其源于道教说唱表演形式。民国由曹姓艺人流传,至今已逾四代,有100余年历史。

其唱腔融入了秦腔、眉户、碗碗腔、阿宫腔等戏曲的特点,旋律优美动听、和谐自然,道白清晰,极富地方风味,在拖腔上采用了台唱这一独特手法,给旋律增加了阳刚之美。同时使用了其它剧种所没有的剪板、三叉板等特有乐器。

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下河寨道情创造形成了飞板、哭长城、柳生芽、八板、滚板、哭板共12个板式。曲牌和板式的多样化是西府道情(下河寨道情)独特的艺术风格。

2007年 5月,该项目被确立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威风战鼓

“威风战鼓”始于周秦、盛于汉唐,完善于明清,根植关中,源于祭祀,用于战争,是华夏民族的一种较为古老的音乐。现流传于眉县横渠一带。

威风战鼓共分九个环节:一、《祭旗出征》;二、《白起摆阵》;三、《韩信点兵》;四、《战前列队》;五、《龙飞凤舞》;六、《老鹳探水》;七、《厮杀格斗》;八、《收兵回营》;九、《凯旋》。

威风战鼓剽悍威武、粗犷豪壮,节奏明快,缓急有致,震撼人心。具有音乐欣赏价值、学术研究价值以及文化交流价值。

2009年6月,该项目被确立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