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6103260004/2024-00755 发布机构: 眉县乡村振兴局
生成日期: 2024-04-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眉县探索推进“三四六”模式,开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 2024-04-22 10:14:55 浏览次数:


眉县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探索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三四六”模式。其中“三”是指打造县、镇、村三级管护体系;“四”是探索四种新型管护模式;“六”是构建六种管护保障。通过“三四六”模式,健全分类管护机制,创新管护长效机制,健全产权管理制度,为深化管护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打造三级管护体系。为解决管护责任不明确、不到位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出台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要求、时间安排、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事项。一是打造形成由县政府领导,县乡村振兴局牵头,县“1+10”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县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体系,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财政投入制度,建立年终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二是各镇街明确了分管领导和专业队伍,组织参与管护清单编制,摸清家底,通过完善各站、所、中心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管护模式,合理安排管护资金,统筹管护人员,不断提升管护效率。三是各行政村全面落实属地责任,切实提升管护第一线的管护水平。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

探索四种管护模式。一是专业管护。鼓励支持一些有条件的村,探索由村委会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购买第三方服务,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由企业按照行业标准进行专业管护。使得在农村公路管养、水利设施运维及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管护水平不断提升。如,金渠镇大力实施道路、绿化共管共治,投资120万元在河营路上建成公路驿站,形成路、绿管理长效机制,使洁净优美成为新常态;范家寨村为专业管护人员配置电动工具,严格落实全村绿篱、苗木定期修剪机制,同时全村党员干部通过主题党日等活动积极参与日常维管工作,不断擦亮美丽底色,彰显发展成色。二是融合管护。整合农村的交通、水利及农村幸福院等行业管理人员,融合路长、林长、厕长和田长功能,探索多员合一,提高管护覆盖率和管护效率。如,豆家堡村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项制度落地生根,全力搞好幸福院的各项服务,确保入住老人吃得安心、住得放心;横渠村以“专业化”为依托,以“市场化”为载体,以“自主化”为契机,持续提高公共基础设施使用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三是自我管护。提高群众自我管护意识,发扬农村“冬修水利”、筹资筹劳等优良传统,激活管护神经末梢。如,北塬村常年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营头镇发动群众出资出力,积极参与东干一支渠的保护修复工作。四是台账管护。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对全县1120公里通村公路、373处农村供水工程和86个行政村的体育、公厕、环卫等设施进行登记造册,实行台账管理,将权属责任明确到村、到人。如,首善街办推进电子造册和借阅登记相结合,持续做好参考咨询、志愿者服务等工作,并定期对图书管理员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管护技能;西关村开展错时和延时服务,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学生休息时间,聘请村内退休教师引领孩子们阅读,使读书环境持续优化,管护效能接续提升。

构建六种管护保障。一是强化管护机制。坚持“1+10+8+86”工作模式,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助力脱贫攻坚的意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1+10”实施方案》,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出行业管护细则,各村均落实管护办法,从制度上夯实根基,确保常态长效。二是完善资金保障。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按照“五个一点”(市级财政补助一点、县级财政配套一点、行业部门配套一点,镇街村组筹措一点、社会力量赞助一点)举措,多渠道、多途径筹措管护经费。鼓励农业产业企业以产业链延伸、连农带农为核心,通过财政奖补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投入。鼓励有条件的村,从集体收入中按固定比例提取村级公益金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不断提升村级自我造血能力,优化管护效能。三是夯实管护力量。本着“依事定员”原则,实行“一人一岗、一岗多责”,精简管护队伍,提高薪酬待遇。8个镇街均成立镇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所,86个行政村也相应成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站,加强对管护人员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各行业管护人员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应急处置的能力。四是发动民主自治。鼓励群众主动参与管护和监督。同时保证管护渠道畅通,做到线上有平台,线下有机制。充分利用微信群、公布监督电话、设立意见箱等措施,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实现公共基础设施上报、处置、反馈、评价全流程闭环。五是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村村响”广播、宣传栏、LED屏、典型案例展板等方式,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宣传力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管护工作,减少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被人为破坏的情况,推动形成人人参与管护、爱护基础设施的良好风尚,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六是强化监督考核。县级职能部门不定期开展“回头看”,同时,还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情况纳入镇街年度目标任务考评的重要内容,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量化目标任务,持续跟踪问效,确保管护工作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