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B
王凤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的建议》(第52号)收悉。接到《建议》后,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安排办理此项工作,首先非常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现将建议中提到的关于推进全域旅游建议答复如下:
一、我县的基本情况
眉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地处关天经济区核心区域,总面积863平方公里,辖7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86个行政村,33万人,是关学创始人张载故里、中国优质猕猴桃之乡和秦岭主峰太白山所在地。我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契机,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不断创新旅游管理机制、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推动“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全县共有A级景区6家,其中5A景区(太白山)1家,4A级景区(红河谷)1家,3A级景区(扶眉战役纪念馆,西部兰花园,宝深逸乐园,张载祠)4家,已成功创建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太白山旅游区获评中国温泉之乡等。现已基本形成以太白山旅游区和“渭河百里画廊”为核心板块的“县区一体、山水同城”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二、开展的各项重点工作
(一)创建推进情况。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眉县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创建工作月例会制度、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成立了眉县文化和旅游局和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等相关机构,研究制定了《眉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多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旅游+融合发展、A级景区创建、旅游设施完善、“厕所革命”等旅游文化重大问题,为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并将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18年县财政投入创建资金超过200万元。同时,组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赴浙江、海南、云南等地进行调研考察,借鉴先进经验,提高创建标准。
(二)验收准备情况。制定了迎检验收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各镇街、各部门和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迎检验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化和旅游局,具体负责创建验收工作。截至目前,创建资料正在收集整理完善之中,创建汇报片正在剪辑,《眉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已公布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正在总结完善。
(三)政策机制情况。围绕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不断强化旅游产业与农业、水利、林业、教育等产业规划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融合、催化和集成作用,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建立了旅游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有效解决涉旅领域有关问题。同时,探索建立了旅游、宣传、体育、招商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营销联动机制,有效提升了县域旅游品牌效应,扩大了对外影响力。
(四)规划实施情况。根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要求、结合我县旅游发展实际,通过公开招标,由上海同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负责制定《眉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并于2018年8月1日组织召开预审会,2018年12月3日召开了评审会,经评审组一致通过、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公布实施。
(五)融合发展情况。2018年8月1日,召开了旅游+融合发展推进会,制定出台了旅游与住建、文化、文物等9个行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案。依托我县优势资源,坚持旅游+融合发展理念,各行业成功打造样板区:围绕“旅游+水利、环保”,建成集休闲观光、运动健身、研学教育、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渭河“百里画廊”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带;围绕“旅游+农业”,建成齐峰秦岭生态农庄、槐香草莓采摘园等农业体验区;围绕“旅游+工业”,建成农夫山泉太白山工厂、红河谷工厂,太白酒3处市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利用太白山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建成了药王谷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围绕“旅游+交通”,建成了法汤高速、太白山中心大道等旅游风景道;围绕“旅游+教育、文化”等在全市率先启动研学旅游活动,成功打造扶眉战役纪念馆、横渠书院、太白山等18个研学基地,年接待学生约10万人次,扩大了我县旅游接待面,旅游文化内涵和旅游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产品建设情况。截至目前,我县成功创建A级景区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太白山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力打造太白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成了“太白之眼”喷泉、水上世界、一河两岸商业街、温泉酒店等一系列旅游产品。依托渭河水资源,建成眉县国家龙源湿地公园,打造了千亩荷塘、柳舟湖、平阳湖公园、槐树林风情园等水文化主题公园。依托丰富的人文资源,建成平阳阁、张载文化主题广场、横渠书院、李达故居等人文旅游产品。同时,培育打造了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闫家堡村、省级特色旅游名镇营头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汤峪村等一批文化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的乡村旅游品牌。
(七)公共服务情况。旅游交通已实现全域“无缝”对接,太白山旅游区、县城均有直达西安、咸阳机场、杨凌和岐山高铁站的旅游专线,县城与各景区景点之间旅游公交、客运班车畅通,同时,镇村之间全部实现“村村通”公交全覆盖。太白山旅游区、红河谷森林公园等A级景区和重点旅游接待场所配套建有符合需求的生态停车场。旅游引导标识基本达到设置规范、指向清晰、布局合理的要求。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制定印发了《眉县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三年行动方案》《眉县农村公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落实了“所长制”,投资1800余万元建成投用旅游厕所71座,建成投用农村公厕155座,配套管理经费每村每年6000元,全县沿街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内部厕所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建成太白山游客服务中心,集游客咨询、旅游集散、导游导购等功能于一体,日均游客集散量可达11000人次,有效整合了我县及周边旅游资源,在实现游客旅游中转功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地给游客提供优质旅游服务。
(八)整体营销情况。制定旅游营销策略,对西安、兰州、银川、重庆、成都、武汉等地进行重点营销,推出精品旅游线路7条;对南昌、长沙、徐州、成都等七个地区实施精准营销,推出持身份证门票半价优惠政策,打开了眉县旅游省外市场。强化对外宣传,在《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凤凰网等新闻媒体宣传眉县旅游信息100多篇,在西安、宝鸡火车站、汽车站投放以太白山、红河谷旅游为主题的单立柱、跨线桥广告20多处,央视《跟着唐诗去旅行》、陕西卫视《跟着名人游陕西》、甘肃卫视《西部看点》等电视节目走进太白山,拍摄制作太白山专题片。同时,成功举办了2018中国•眉县首届平阳湖龙舟大赛,2018年度世界旅游小姐年度皇后中国太白山赛区决赛等大型旅游节庆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眉县旅游对外影响力。
(九)服务质量情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制定并下发了《眉县旅游行业服务标准》《景区建设及管理运营服务标准》等文件。强化市场秩序管理,组建了眉县文化文物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局,成立了眉县假日旅游指挥中心,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检查17次,组织参与太白山高空索道救援、太白山游客中心消防应急演练2次。并设立了多渠道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成立了专业救援队伍,实现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有效降低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积极妥善调处旅游投诉,投诉办结率和满意率达到100%,未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事件。
(十)资源环境。开展了秦岭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秦岭保护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排查、彻底整治,筑牢了秦岭生态安全的屏障。围绕以“跻身全省十强,跨越西部百强”为目标,从解决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强。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等称号。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坚定信心、再添动力,举县一致抓好创建工作。始终将创建任务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一是充分发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强化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整合全县力量,全力以赴抓好创建工作。二是全面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对照中、省、市对全域旅游体制改革要求,全面强化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消费者维权中心的指导作用。三是鼓励各景区、涉旅企业、社会团体、民间资本共同参与创建工作,不断完善和优化全县旅游产业,形成共创共享的良好氛围。
(二)对标细则、瞄准短板,扎实有效抓好查缺补漏工作。始终将创建标准牢记在心,对照标准认真查找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不足和问题,建立问题台账逐一销号落实。一是加强《眉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实施管理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监管和评估机制。二是加快我县旅游大数据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通过“云”技术,对全县涉旅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发布,不断优化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和营销策略。三是大力推进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提升,扎实抓好“厕所革命”、自驾车房车营地、道路标识系统等基础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作,力求做到应有必有,满足游客各项需求。
(三)守正创新、精益求精,积极打造全域旅游“眉县特色”。摒弃“为创建而创建”的思想,树立“敢于突破标准”的理念。一是提升A级景区品质。不断巩固提升太白山5A级景区创建成果,积极推进扶眉烈士纪念馆4A创建工作,加大西部兰花园、张载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等重要景区建设投入力度,助推眉县旅游景区品质再上台阶。二是优化旅游服务。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将特色化、优质化理念融入到规划设计之中,让每一个服务站点都变成景观,提升眉县旅游品味。三坚持融合发展。坚持在深度上下功夫,重点突出文化性、创意性和特色性,用旅游带动全县各项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真正实现“1+1>2”的效果。
眉县人民政府网站版权所有:眉县人民政府 主办: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ICP备07010879-3号 陕公安网备61032602000121号网站标识码:6103260004
地址:眉县平阳街146号邮编:7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