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文旅函〔2023〕6号
类 别:A
签发人:王海宁
薛建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振兴秦腔艺术发展的提案》(第1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秦腔是我国传统戏剧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有三千年的传承历史。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得到关注,秦腔文化创新得以推行,从而促使这一传统戏剧呈现出新的戏剧形态。在我县主要以眉县曲子为主,眉县曲子又称“眉户戏”,是陕西地方戏曲之一,属于秦腔流派的支脉,最早流行于眉县和户县,因此也叫“眉户”,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演出团队基本情况
我县秦腔专业表演团体有眉县秦艺戏曲剧院有限公司
(原眉县人民剧团)和眉县实验青年剧团有限公司2家。
眉县秦艺戏曲剧院有限公司(原眉县人民剧团),成立于1950年,2011年进行了改制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成立了“眉县秦艺剧团”,2021年改制为国有企业“眉县秦艺戏曲剧院有限公司”。现有在职职工29人,演员平均年龄45岁,前些年在西北五省影响力较大。
眉县实验青年剧团有限公司是民营剧团,成立于2020年,成团时间较短,演员有15人左右,演员相对年轻,演出形式灵活机动。
除此之外,还有眉阳剧社、秦腔自乐班等社会团体20余个,为保护传承秦腔艺术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保护传承工作开展情况
融合资源,加强秦腔艺术人才培养。2011年王清一被命名为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眉县曲子》列入省级第三批非遗项目名录,2017年“风池村”被确立为眉县曲子传习基地。在县文化馆的指导下王清一牵头组建了“风池村眉县曲子演唱班”,利用农闲时间传承排练演出,新发展了7名演唱人员,现在整个演出团队已经有15人。2022年积极争取《眉县曲子》专项补助资金10万元,加强对非遗传承项目的扶持。
丰富载体,积极开展戏曲文化普及推广活动。县秦艺戏曲剧院有限公司、文化馆与眉县实验三小联合成立戏曲社团,定期开展秦腔教唱、成果展示等活动,为戏曲文化传承注入新鲜血液。结合“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及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戏曲演出进景区、进社区等活动,开展秦腔文化展示、交流,促进秦腔活态保护传承。
加强扶持,打造秦腔精品剧目。文化体制改革后,从2018年起我县采取购买服务方式,每年列支25.2万元用于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2018年、2019年先后投资180万元新建戏楼12座。对我县唯一一家国有剧团拨付定额补贴15万元用于办公费用,每年拨付20万元用于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对退休人员退休工资采用事企补差形式进行补贴。打磨提升眉户剧《县令张载》《鹦鸽岭》,2022年县财政补贴30万元用于剧目创排,并向上级争取资金50万元,用于改善剧团办公条件及购买音响等设备,着力打造艺术精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持续加大《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加强培训交流。邀请优秀戏曲表演艺术家深入我县文艺院团指导传授技艺,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过组织如秦腔大赛、戏曲展演等活动,不断增加秦腔的传唱度,扩大秦腔表演空间,从而促使秦腔戏剧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3.加大戏曲进校园工作力度。协调教体局,在校内的第二课堂增加秦腔社团,指派专业戏曲老师担任中小学戏曲教学的客座教师,有计划地到中小学开展讲座、演出与指导,一方面指导学生学戏,培养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指导教师教戏,让秦腔这门传统文化先在校园热起来。
感谢您对我县秦腔艺术传承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以您的建议为契机,多措并举、创新方式,推动我县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工作迈上新台阶。
眉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6月4日
眉县人民政府网站版权所有:眉县人民政府 主办: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ICP备07010879-3号 陕公安网备61032602000121号网站标识码:6103260004
地址:眉县平阳街146号邮编:7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