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农业函〔2023〕111号
类别:B
签发人:史晓峰
冉桂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抓住乡村振兴契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眉县新实践”的提案》(第1号)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对此提案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召集相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认为您的提案贴合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问题点得准、建议提得实,对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眉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坚持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大力发展猕猴桃首位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总目标。202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59.21亿元、增速4.5%,农业增加值35.19亿元、增速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6万元、增速6.6%。
一、猕猴桃首位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持以“百年产业百亿产值”为目标,聚焦“前生产、后整理”,深入推进“四改五提升”果业革命,突出全产业链发展,猕猴桃产业呈现出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始终位列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第一方阵,猕猴桃产业界荣誉应获尽获,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我县先后获评国家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猕猴桃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级示范样板县、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多项殊荣,“眉县猕猴桃”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国家级荣誉二十多项,入选欧盟境内受保护的10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达161.37亿元。截至2022年底,全县猕猴桃总面积达30.2万亩,农民户均面积4.5亩,人均1.16亩;年产量53.5万亩,综合产值60亿元,猕猴桃产业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80%以上。
二、生产经营体系日益健全。我县建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猕猴桃批发市场,配套建设了目前国内最大的3.3万吨猕猴桃气调冷库,成功创建全省家庭农场示范县。培育发展齐峰、金桥等专业合作社152家,千裕、百贤等猕猴桃加工龙头企业3家,猕猴桃电商企业485家,家庭农场136家,形成了集生产、贮藏、加工、销售、运输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为了发展社会化服务,自2018年以来县上共投资财政资金750万元在齐峰果业、猕乡缘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华联农机专业合作社等40多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实施社会化服务面积共计10.1897万亩。
三、村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出台了《眉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指导意见》《眉县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眉县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全覆盖,“空壳村”全面清零,先后涌现出了营头镇新河村农副产品加工、齐镇南寨村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示范园、金渠镇范家寨村手工作坊加工等特色经济、汤峪村旅游综合开发等多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典型,探索形成了“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乡村旅游型”等八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新模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的发展态势。2022年,全县村集体经济实现年度收益1060.9万元,80个村集体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全县86个行政村和1个农村社区(东关社区)共计87个村级单位中:年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3个;年收益5-10万元的村有4个;年收益10-20万元的村有28个;年收益20万元以上的村有44个;年收益在50万元以上的村有6个;年收益100万元以上的村有2个(李魏村、横渠村)。
四、乡村建设设施持续改善。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95%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60%的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累计建成全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2个、市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39个。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讲评管理办法”在全国推广学习,“六抓六促”工作法、眉县农村改厕“45643”模式在全省推广学习。2022年先后承办了全市、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短板和问题,一是农业产业链条还不全,农产品附加值还不高。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有一定短板。三是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单一,收益还不够高。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聚焦首位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做优猕猴桃主导产业。大力实施“4552”发展战略,做好猕猴桃“前生产、后整理、拓市场”。深入推进“四改五提升”果业革命,新建示范园10个5000亩,逐步扩大高质量示范园占比,提高果品品质和优果率。实施老旧果园改造提升,打造示范镇3个(每镇1个整村推进示范村,面积3000亩以上)。推进果园设施化、全程机械化、管理数字化建设,建设猕猴桃全程机械化示范园10个,智能设施猕猴桃等数字果园3个以上,支持齐峰、百泽异美园等重点果业合作社发展订单10万亩,猕乡缘、齐峰果业等农业企业实施果园社会化生产服务5万亩以上。擦亮眉县猕猴桃金字招牌。实施“眉县猕猴桃”品牌提升行动,修订完善品牌战略规划,市场化办好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猕猴桃博览会,组织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农交会、亚果会等各类展会,以大中城市为重点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和产销对接,加快出口示范基地建设,扩大国内高端市场和出口份额。严把区域公用品牌和地理标志标签授权使用关,培养一批职业经理人,将品牌效应转化为订单合同。促进多元化产业发展。围绕增产补缺,加快发展日光温室,确保蔬菜产量稳定在1.9万吨。加快发展大樱桃、葡萄、草莓等“专精特”农业;逐步压缩桃、李子等其他鲜杂果面积,全县鲜杂果面积稳定在2.63万亩。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食用菌、中药材、中蜂等特色经济。抓好生猪规模养殖场填槽补栏工作,生猪年出栏达到9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保有量稳定在12个以上。推进奶牛养殖大县建设,年产奶量超过16万吨。智能化肉鸡养殖笼舍合理补栏,力争年存栏达到70万羽、出栏达到350万羽。
二是加快三产融合,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全产业链升级。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猕猴桃全产业链重点县建设,高标准气调冷库192座,新增贮藏能力7.4万吨,新建猕猴桃原浆生产线1条,建设“即食”库14座,购置分选包装线30条,大力发展猕猴桃起泡酒、果汁果泥、特色糕点等精深加工,打造全国一流的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先行区。提升设施装备水平。推进农业全领域装备现代化,用好新一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引进推广粮食机收减损、智能果园管理、高效植保作业、秸秆利用等智能机械500台套,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探索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平台,提升农机作业调度和农机管理效率。持续总结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提高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创建“平安农机”示范镇2个、示范村4个,确保全县不发生农机伤亡事故。
三是培强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培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龙头企业壮大、农民合作社升级、家庭农场提质工程,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创建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县,新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户、省级示范合作社4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市级十佳和优秀合作社3个。以收益分配、电子商务、品牌建设等内容为重点,开展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训,提升经营主体服务能力。推广猕猴桃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总结提炼猕猴桃社会化生产服务眉县新模式,争创省级农业生产社会化示范县。支持猕乡缘、齐峰果业等农业企业因地施策,提高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范围,组织开展良种统繁统供、植保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加大投资,增强社会化生产服务能力。投资561.82万元,在全县各镇街建成农机服务站8个,提升全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能力。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形式,开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全年开展社会化生产服务5万亩,打造农业托管示范村3个以上,争创省级农业生产社会化示范县。
四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乡村发展动能。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才培养。把村上政治思想强、懂市场、会管理、会搞市场经营的党员、退伍军人、产业带头人等,选进村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加大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和培养,多鼓励村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积极加入县上实施“雁阵工程”,通过“头雁”领航,增强立足村情,开展多方面发展经营能力,把村上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好,发展好,真正实现的村富民强。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推进集体经济“消薄增强”三年行动,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培强、扶优、提升”工程,落实全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13条措施,指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一步完善工作章程和收益分配制度,新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30个以上,培养集体经济典范3-5个,村集体经济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下村实现清零。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加强政银企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保险产品、服务模式,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在粮食、猕猴桃等农产品收购时节,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议,为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争取更多更优的金融支持,有效解决融资难题。积极宣传推行全国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扭转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局面。
最后,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以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我县乡村振兴,形成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生态宜居的良好局面。
眉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25日
眉县人民政府网站版权所有:眉县人民政府 主办: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ICP备07010879-3号 陕公安网备61032602000121号网站标识码:6103260004
地址:眉县平阳街146号邮编:7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