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眉县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8-03-01 09:03:55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眉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提请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亿元,增长12%,增速高于全市总体水平,保持在各县区前列。地方财政收入33026万元,同口径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6亿元,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亿元,增长14.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298个,完成投资168.4亿元,超计划任务23个百分点。举县一致持续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全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80个,到位资金112.87亿元,占市上下达任务的139.3%,华镁特材、华兴服装、宜兴弹性面料等一批项目成功落户我县。积极谋划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全年争取到位项目561个,到位资金22.1亿元。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产量11.6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新增畜禽规模养殖场(户)10个,畜禽存栏达到91.8万头只,肉奶蛋产量达到10.08万吨。新申报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08家;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4个,合作社总数达到340个,入社成员1.32万人,辐射带动农户4.8万户。新建猕猴桃贮藏冷库310座,新增贮藏能力2万吨,全县猕猴桃贮藏能力达到25万吨。深入实施《眉县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全域推广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十大关键技术,全县猕猴桃产量达到47万吨,综合产值达到46亿元。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眉县猕猴桃”先后荣获“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7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英雄”、“2017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荣誉称号,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市政府加快推进工业强市“1553”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业稳增长促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县财政设立2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和2000万元应急转贷基金,全力扶持工业发展,全年投放应急转贷基金1.06亿元,新增贷款投放7.6亿元。投资30.6亿元,实施工业新扩技改项目49个,新发展了食品加工、纺织印染、环保包装纸品、通信设备等一批新产品。霸王河经开区、纺织工业园、砖机产业园建成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霸王河经开区实施重点项目18个,完成投资13.45亿元,园区产值突破100亿元。全年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陕西名牌产品1个,新申报注册商标61件,培育省市星创天地、众创空间12个,转化科技成果6项,开发新产品15项,申请发明专利68件,新增小微法人企业728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户,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60亿元,增长24.4%;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增长16%。

三产服务业蓬勃发展。太白山旅游区实施旅游重点项目53个,完成投资33亿元,旅游区亮化工程、太白山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美佳温泉酒店、御龙湾温泉等26个项目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服务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实施A级景区倍增计划,张载祠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农夫山泉红河谷工厂被确定为宝鸡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围绕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积极实施秦岭印象生态创业园、闫家堡民俗村星级改造等项目,推出了10条“研学旅行”主题线路和13个研学旅行基地,累计接待研学旅行师生4.5万余人次。全县全年共接待游客97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6亿元,分别增长19.2%、23.9%。抢抓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政策机遇,全面布局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点和物流配送点,先后建成8个镇级电商服务中心,71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82个邮政村级电商服务站,实现了行政村电商服务和物流配送全覆盖,全县各类电商企业达到370余家,个人电商经营户4000多户,电商综合销售额达到12.25亿元,增长33.2%。

(三)城乡建设协调推进。

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投资3000万元实施了美阳街立面改造、人行道铺设和雨污分流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投资1560万元完成了荣华路南段和东圣路道路工程。投资1450万元实施了县城区景贤路、迎宾路、首善街等12条街道弱电杆线落地工程。投资860万元建成了县城5处公共停车场和4处公厕。坚持市政设施管理精细化,修补破损车行道、人行道6100平方米,更换清理雨水井、检查井735个,维修更换各类灯具3107盏、电缆5250米,城区路灯设施亮灯率达到98%以上。西苑小区第一批1465套保障房已公开分配,盛和佳苑216套保障房已交房入住,景贤路片区棚改全面启动。滨河新区太白路、凤栖路建成通车,平阳湖广场建成开放。实施省级重点示范镇和镇区改造提升工程22个,完成投资9.27亿元。城投公司全年融资3.86亿元,担保融资2.55亿元,支持城镇建设更加有力。

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持续推进城镇、园区、村庄等区域绿化升级提档,完成造林绿化6.05万亩,栽植各类绿化苗木610万株,荣获中国绿色生态模范县。成功创建市县级美丽乡村13个,河底村入选“全国文明村”,龙源湿地公园通过了国家级验收。强力推进铁腕治霾,拆除燃煤锅炉69台,改炕24353户,改灶21465户,改暖1134户,改电2723户,县城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稳定在179天以上。“气化眉县”工程快速推进,新铺设输气管网19.5公里,新增农村天然气用户6500户。交通重点项目顺利推进,降汤路全线贯通,建成通村公路205.6公里,新开通公交线路6条,投运新能源公交车20辆。投资1988万元完成全县73.56公里中低压线路改造升级。投资18.8亿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项目51个,新建及改造基本农田0.1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万亩,恢复水田5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平方公里,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得到全面改善。

(四)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承包地确权6.49万户35.9万亩,通过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2.2万亩。出台了《眉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横渠镇横渠村、豆家堡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2个村资产清理登记工作已全面完成。积极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新增进城居住农民4113人。积极推动企业“五证合一、多证合一”和个体户“两证整合”等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企业网上核准登记、就近登记、同城通办、简易注销登记等全流程便利化登记改革,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3225户,网上办理企业登记359户,办理微信电子营业执照49户。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成功举办了世界猕猴桃大会暨第六届中国陕西(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第二届渭河百里画廊自行车联赛、秦岭高峰论坛、2017陕西国际温泉旅游文化节、首届太白山青岛啤酒狂欢节等活动,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组织企业参加2017丝博会暨二十一届西洽会、长三角产业转移对接会、陕深经贸活动周等招商推介活动,眉县的对外知名度、影响力持续扩大。眉县常兴纺织工业园、眉县科技工业园列入陕西省承接产业转移升级重点加工贸易园区,受到省商务厅重点扶持。常兴纺织工业园通过商务厅“陕西省特色出口基地”评定,认定为首批“陕西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全年外贸出口总额预计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14.5%。

(五)民生事业不断进步。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第二幼儿园、第三实验小学新建,示范幼儿园、首善中心小学、第二实验小学扩建等项目建成投用,增加小学、幼儿园学位2800余个。3所农村学校通过市级“城乡一体化示范校”验收,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滨河新区医院、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进展顺利。创新管理模式,建成村卫生室+幸福院16所,荣获首批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县。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5.51‰。新农合参合26.7万人,参合率达到100%。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示范县顺利通过市级验收。眉县区域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全面建成,顺利取得CMA认证,成为陕西省首个县级区域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获证单位。眉县文化活动中心建成投用,成功举办全县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活动40余场次,数字电影农村公益放映1476场次,惠及群众16万多人次。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突出抓好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实现15个贫困村退出、5979人脱贫。新增城镇就业419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185人,劳务输出75320人,劳务收入达12.6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01%;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00万元,职业技能培训19060人,扶持2200人创业,带动就业5600余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3254户、9174人,特困人员772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3013.4万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453.43万元。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724元、11476元,分别增长10.2%、10.5%。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但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创新驱动力度不够;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但民生投入等刚性支出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但城乡发展仍不平衡,民生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8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18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县委十六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抢抓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精准脱贫、新型城镇化等政策机遇,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要遵循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力追赶超越、争先进位,凝心聚力打赢“六大攻坚战”,建设“四个眉县”,为早日建成较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万元GDP能耗下降3.1%。

2018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突出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后劲。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以项目带动产业优化升级,以项目培植发展后劲,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多方协调做好项目落地建设保障服务工作,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72个,完成投资145亿元以上。

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大项目谋划、储备、申报力度,抓住有力时机,加强沟通衔接,积极向上争取,力争更多项目挤进上级计划盘子。重点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精准脱贫和“三农”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创新驱动、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等领域做好项目的争取工作,全年争取中省资金20亿元以上。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依托县域区位、资源、产业优势,主动承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引进环保型、科技型、税源型大项目好项目,全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全年落实到位资金65亿元以上,引进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不少于15个。对尚太新材料产业园、波司登制衣生产线、新天地铝业公司2万辆铝合金挂车生产线等项目,加大衔接力度,加快推进步伐,力争早落地实施、早建成投用。

(二)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质增效。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加大品牌打造营销力度。实施小麦科技入户工程,粮食总产稳定在11万吨左右。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5个,肉奶蛋产量稳定在10万吨左右。积极推进省级猕猴桃转型升级示范县建设,不断巩固猕猴桃质量安全“三创建”工作成果。扩大“眉县猕猴桃”地理覆盖范围,严格地理标志使用审查。抓建猕猴桃安全生产示范村2个、标准化示范园5个,发展订单生产10万亩,新增果品储藏能力2万吨。二是推动园区建设提档加速。强力推进猕猴桃园区运营管理,加快建设“何积丰院士科研基地”、“陕西省猕猴桃研究院”、“陕西(眉县)猕猴桃大数据示范中心”,占领猕猴桃产业制高点。实施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项目2个,完成齐峰省级现代园区设施园艺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建设。抓好槐香、恒盛鑫等13个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认定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2个。三是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新申报市级优秀、十佳农民合作示范社5个,新认定家庭农场10个。支持齐峰、金桥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明星企业1-2户。深化产业提升、果园管理、职业农民、电商精英等方面培训,年培训农民10万人次。四是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高标准农田、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等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6.28万亩,高产稳产良田2.43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64万亩。

加快发展新型工业。一是增强园区聚集效应。霸王河经开区实施常教路、秀峰路东段、平阳大道南段等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进新恒大铝合金建筑型材生产线、华灿移动通讯产品生产线、5万吨锂电石墨负极材料提纯用石墨匣钵、祥盟服装加工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省级智慧化示范园区。常兴纺织工业园加快1000台套喷气织机生产线、宜兴弹性面料、优佳织带生产线等项目建设。砖机产业园以转型升级、走出困境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出租、转让等多种形式,进一步盘活闲置厂房和土地。三个工业园在加快现有项目建设的同时,重点招引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化项目,园区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省“五新”战略和宝鸡市工业强市“1553”行动计划,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加大与西安、宝鸡装备制造基地、蔡家坡重型汽车制造基地的深度合作,增加配套生产订单;砖机企业“走出去”,通过与境外资本合作,带动成套设备出口,转移过剩产能;纺织企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逐步迈向中高端;钛材加工企业以“钛与生活”为主题,研发生产民用高端新型产品,推进钛材民用化转变;积极引进发展新能源、航空航天、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年内组织实施长达公司二期5万锭精梳紧密纺生产线、八钢板簧有限公司变截面生产智能化改造、常源公司喷气织布机及络筒技术改造等项目,进一步扩大产能,提升产业层次。全年新增法人小微企业250户以上,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0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

全面发展三产服务业。一是做精做强旅游业。全面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步伐,着力提升县域旅游品质,引爆旅游人气,力争全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太白山旅游区以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推进太白西岸·易品公寓、太白山禅修小镇、开天关露营地、天沐温泉客栈群、红桦坪接待中心、太白·桃源、房车自驾车营地、万城智选假日酒店、万城中央水岸商业街、红河谷神仙岭主题酒店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旅游区整体形象和服务承载能力。策划举办登山、竞技、美食、摄影等主题旅游活动,进一步打响旅游品牌。深入推进“旅游+”发展和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二是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巩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成果,提升电子商务营销活力,推进全域电商快速发展。充分发挥猕猴桃物流园、煤炭物流园、明润农副产品物流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以服务居民生活和企业发展为方向,大力发展文化娱乐、美食购物、中介咨询、社区服务等生活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中介、咨询、职业技术培训等生产服务业,形成综合性、多层次、带动强的三产服务业体系,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2%。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提升城镇品味。以撤县设市目标为引领,启动新一轮县城规划修编工作,制定县城市政管理规范,修订旧城改造总体方案,切实规范县城管理。紧抓棚户区改造大好机遇,将拖修厂、玻璃厂家属院、昌隆路北段等片区纳入棚户区改造,实施张载路北段、尚德路南段、秦张路拓宽改造工程,加快景贤大道建设力度,使主城区与滨河新区融会贯通。实施环城公园、甘泉河生态公园、张载广场提升改造、滨河学府一期、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县城品味和对外形象。突出抓好汤峪、常兴重点示范镇建设项目,加快横渠、槐芽、金渠、营头、齐镇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镇建设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实施西法城际铁路、关中环线西延段、眉太高速、西宝中线眉县段改扩建和眉斜路改建等重大交通项目,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实施眉县城乡供水巩固提升工程,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6万人。实施渭河滩区治理及水生态修复、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实现水生态治理面积524公顷,建设水生态景观1080亩,新建堤防5公里。实施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美化提升、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及森林抚育等项目,大力提升全域绿化水平,积极争创省级森林城市,完成造林绿化2万亩,栽植各类苗木200万株,柳舟湖畔建成开放。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市县两级美丽乡村10个以上,建成宝鸡市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污染减排等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减少,万元GDP能耗下降3.1%。

(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三权分置”实施意见,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功能,建成县镇村互联互通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在全县33个村全面开展农村“三变”改革,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多证合一”“先照后证”等重点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政策差距,保障进城居民平等享有劳动报酬、子女教育、公共卫生、住房保障等基本权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切实抓好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社会保障、社会管理、民主法制、生态文明、文化体制等领域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潜力。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支持宝深砖机、秦塬纺织等企业在中亚国家投资建厂。办好第七届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支持齐峰果业、金桥果业建立境外营销机构和发展电子商务,支持华远纺织、常源纺织、信达纺织等企业开展跨境贸易,把眉县猕猴桃、纺织品等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积极组织参加西洽会、农高会、东盟博览会等重大节会活动,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广度和深度。开展猕猴桃产业园、霸王河经开区、砖机产业园省级特色出口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大力培育外向型企业,全年培育外贸出口企业3户,完成外贸出口总额4.5亿元。

(五)发展社会事业,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以解决农村房、路、水、电为重点,着力弥补基础设施短板。分类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金融扶贫、教育医疗扶贫,努力增强扶贫实效,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精准落实。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尽快提升农村薄弱校办学条件,实施学前教育改造提升、首善东关小学扩容改造、营头镇初级中学综合实验楼、槐芽中学学生宿舍楼、义务教育全面改薄等项目,构建布局合理、均衡发展的教育格局。加快滨河新区医院建设,确保年内建成投用,实施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同仁骨科医院建设等项目,巩固公立医院改革成果,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健康眉县”建设水平。开工建设眉县体育运动中心,加快横渠书院、群众文化活动舞台、眉县书画展馆、民俗展馆及非遗展室等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全年戏曲公益演出不少于80场次,放映公益电影1476场次,进一步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推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发展。

切实加强民生保障。结合新型城镇化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组织实施技能培训全覆盖惠民工程,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劳务输出5.5万人,劳务收入8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0万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努力实现应保尽保。抓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启动眉县社会福利园、县殡仪馆建设,完成扶眉战役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0户,新建保障房720套,继续完善西苑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保障房小区群众生活质量。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切实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齐心协力,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建设“四个眉县”而努力奋斗!

眉县人民政府网站版权所有:眉县人民政府 主办: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ICP备07010879-3号 陕公安网备61032602000121号网站标识码:6103260004

地址:眉县平阳街146号邮编:7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