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教学理念

发布时间: 2018-04-17 16:19:47
张载做官期间很注意办教育,辞官后著书讲学。凡学生有所问,总是不厌倦地回答,叮咛教诲,惟恐学生成就太晚。张载怀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愿,为新儒学构造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堪称北宋理学的巨擘,如果从哲学体系的营构上讲,恐怕程颢、程颐也不能与之相比。
张载提出“太虚即气”的学说,肯定“气”是充塞宇宙之实体,“气”之聚散变化,形成各种事物现象,反对佛、道家关于“空”、“无”的观点。又以为“造化所成,无一物相肖者。以是知万物虽多,其实一物无无阴阳者;以是知天地变化,二端而已”。“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认识到事物对立面统一的某些原理。
还从人和物同受“天地之气”以生出发,强调“无一物非我”,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其学说对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有很大影响,并为其所继承和发展。他在认识论上主张“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在人性学说上提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对立的命题;在教育思想上强调“学以变化气质”。
张载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学习能变化气质。他把人性分成“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地之性是本然之性,为人所共有,都是善的;气质之性则是人形成后才有的。各人的气质可能有偏,于是有善有恶。对于不善的气质,须用教育工夫使之复归于善,把后来的气质之性去掉,以回复本来的天地之性。
张载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和认识能力的扩充去“尽性”。圣人即天地之性,所以他的教育目的在于学为圣人。为要达到此目的,他十分重视“礼”的教育,要求学生习礼,“动作皆中礼,则气质自然全好”。他把动作中礼当作变化气质的主要途径,由此,他主张“知礼成性”,一方面须有较深的知识,一方面谦恭合礼。
张载在教育方法上继承了孔子以后儒家的经验,并有所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他坚持教学上的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刚决果断”的志气,以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不停地前进。他特别重视“思 ”和“疑”在学习上的作用,他说“学则须疑”,“逐事要深思”,“濯去旧见,以来新意”。
他认为学生能提出疑问,便说明他有进步,如果可疑而不疑,就表示他不曾学。同时他又认为,“思”可以促进“疑”和“记 ”,经过思索才能产生疑问,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容易记忆。他还认为“记”是“思”的基础,“不记则思不起”。他指出了教学过程中记忆、思考和疑难的辩证关系。张载还要求学生虚心,多读书,对书中义理进行比较研究,融会贯通。

眉县人民政府网站版权所有:眉县人民政府 主办: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ICP备07010879-3号 陕公安网备61032602000121号网站标识码:6103260004

地址:眉县平阳街146号邮编:7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