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眉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 2018-12-20 19:29:30

一、基本情况

眉县隶属陕西省宝鸡市,全县有7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33万人,863平方公里。2011-2015年,连续五年荣获宝鸡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今年上半年,全县GDP增速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7.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3.1%、地方财政收入增速26.4%,各项指标排名继续位居宝鸡市前列。

目前,全县共有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73所,其中高职中4所(完全中学1所)、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4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16所。民办幼儿园28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幼儿)44637人,在编教职工3016人。近年来,建成省级教育强镇6个,市级教育强镇实现了全覆盖。先后荣获全国首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先进县、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陕西省首家教育强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县等殊荣。2015年,成功创建为陕西省“双高双普”县、宝鸡市首家教育现代化先进县。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一)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标情况

1.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每校普通教室使用面积生均1.45㎡,科学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使用面积均达到86㎡;初中每校普通教室使用面积生均1.53㎡,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使用面积均达到96㎡;小学、初中每校图书室使用面积达标,所有小学、初中达到省定标准。

2.体育运动场地。中小学校全部消除了土操场;小学、初中每校分别设150米、200米的环形跑道,分别设60米、100米的直跑道,所有小学、初中达到省定标准。

3.教学仪器设备配备。小学、初中每校按标准配齐了常规通用设备、学科专用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等,所有小学、初中达到省定标准。

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初中每校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5台以上,所有小学、初中达到省定标准。

5.图书册数。小学、初中每校生均图书分别为31册、42册以上,所有小学、初中达到省定标准。

6.师生比。小学、初中每校教职工与在校学生编制比例分别为1:20、1:16,所有小学、初中均达到省定标准。

7.专任教师学历。小学、初中每校专任教师学历比例分别为85.6%、76.3%,所有小学、初中达到省定标准。

8.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小学、初中每校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分别为35%、36%,所有小学、初中达到省定标准。

9.骨干教师比例。小学、初中每校骨干教师比例分别为5%、6%以上,所有小学、初中达到省定标准。

(二)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情况

依据《眉县2015-2016学年基础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我们对眉县义务教育校际差异系数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小学0.53、初中0.459。国家规定,义务教育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初中应分别小于0.65、0.55,眉县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

(三)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1.入学机会。一是严格按照《眉县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实施意见》,落实义务教育段学生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政策,初中和小学入学率均达到100%。二是全县2016年女童为11756人,入学率为100%。三是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完善政府和教育部门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初中、小学无辍学。四是全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4196人,入学4196人,入学率100%。五是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认真落实“两为主”“两纳入”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均同等享受免费、补助政策。今年秋季,全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2725人、初中1142人,分别占15.3%、14.2%,全部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六是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健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全县开通“亲情视频”356个、“亲情电话”152部、“亲情QQ群”567个,义务段各学校实现了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室全覆盖。七是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权益。全县“三类”残疾儿童少年114名,在眉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读76人,随班就读38人,入学率100%。八是全县三所高中均面向农村初中招生,招生名额定向分配薄弱农村初中比例达到52.3%,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充足。

2.保障机制。一是成立了眉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眉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实施意见》,人大、政协、监察、审计、督导等方面监督问责体系健全。县政府教育督导室2012年建成省级标准化督导室,全部落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二是严格执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的规定。2013-2015年,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增长率分别为14.4%、7.21%、11.98%,同期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4.4%、5.8%、3.89%。三是2013-2015年,全县应征教育费附加480万元、414万元、513万元,做到了足额征收、全额拨付用于教育事业。四是近三年,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均为2208万元,其中用于义务教育的资金分别为1121万元、1150万元、1150万元,分别占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总额的50.8%、52%、52%。五是新增财力用于教育支出全部拨付到位。2013-2015年全县新增财力1.2179亿元,其中用于教育支出3523万元,占28.9%。六是“两免一补”资金全部落实。2013-2015年中省市县共安排寄宿生生活困难补助资金分别是607万元、638万元、512万元,全部足额发放。2013-2015年县级配套资金分别是152万元、161万元、136万元,全部拨付到位。七是全面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及时足额分解下达中央专项资金,营养膳食补助覆盖全部农村中小学。2013-2015年,县级财政补助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1103.6万元,1.8万名学生吃到放心可口的营养餐。八是薄弱学校改造力度不断加大。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94亿元,实施校舍新建、维修改造、塑胶操场等基础建设项目102个,其中93个项目已竣工投用,9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3.教师队伍。一是全县教师基本工资标准调整、乡村教师工作补贴等政策全部落实,并额外对横渠镇、汤峪镇两个偏远地区的教师人均每月增加100元生活补助;教师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医保及住房公积金等均列入财政预算,按时发放、足额落实,确保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水平。二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坚持每年招聘紧缺学科教师,近三年先后招录教师314名,有效缓解农村学校师资薄弱问题。三是通过双向互动、城乡联动、团队帮扶等形式,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近三年共396人参与交流轮岗,占应交流人数10%以上。四是教师培训经费按1%纳入财政预算,学校教师培训支出均达到公用经费总额的5%以上。五是义务段特级教师及骨干教师共297人,其中省市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103人,县级骨干19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16.3 %。

4.质量与管理。一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题,各中小学校严格按国家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二是重视艺体教育,成立舞蹈、艺术、文学等学生社团341个,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率分别为98%和97%。三是从严规范办学行为,杜绝了义务教育学校设立重点班、快慢班的现象,基本消除了“大班额”和“择校”现象。四是成立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和在校时间,保证学生睡眠充足。五是以教研教改为突破口,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全县54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推行高效课堂改革,立项教研课题1706个,教职工全员参与课题研究。

(四)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根据《陕西省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公众满意度调查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我县在省级督导检查前,就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义务教育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校际间教师队伍差距、义务教育择校情况以及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努力程度等,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群众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600份,综合满意度为99.2%;实地走访151人,满意和基本满意148人,满意度为98%。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眉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基本满意,满意度达到标准。

三、工作亮点与特色

(一)党政重教,教育发展氛围好。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突出“三个优先”(教育投入优先,教育规划优先,教育建设优先),强化“三个意识”(民生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不遗余力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决心大、力度大,做到了“三个亲自”(亲自动员过问、亲自督导检查、亲自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先后8次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创建整改工作,现场协调解决问题40多件。围绕迎“国检”,提出三项举措:一是在原有投入的基础上,继续列支1000万元用于创建工作;二是建立县级部门联创包抓和干部蹲点包校机制;三是推行考核问责机制,把创建工作情况纳入党政领导和涉教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二)改薄攻坚,基础建设力度大。坚持以薄弱学校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重点,持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一是优化布局,加强教育基础建设。投资9300余万元,扩建了第二实验小学,新建了滨河实验小学、太白山新区小学和霸王河园区小学;近三年,投资3.4亿元,实施了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建设项目;自筹资金5438万元,充实提升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部室内设配备。二是大力实施信息化战略。投入4822万元,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人手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更新升级了学校微机教室配置,建成了一批在线课堂、录播教室和校园电视台,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三)改革创新,内涵发展实力强。始终紧扣“内涵发展”主线,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办学层次和品位。一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净化先行、绿化为主、亮化增色、文化提升”,投资700万元,实施“四化工程”,创建绿色校园20所(省级4所、市级10所、县级6所)。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绿荫”计划、经典诵读、“读书之星”评比等系列活动,大兴读书之风,建设书香校园。倡导“一校一品”,培育了“国学经典”“红色教育”“文承张子(张载)、武习将军(李达)”等一批主题文化校园。宝鸡市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交流了眉县经验。二是教育科研深度推进。构建“三级联动”“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和行动格局,创建市级星级课改校20所,两所学校被纳入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陕广新闻《做客1018》报道了我县经验。三是大力培育教师骨干体系。实施教师培养“天梯工程”,构建“12341”教师自主发展模式和“2342”校本研修模式,培养县域骨干教师体系,市级以上名师队伍不断壮大。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暨成果展示会上推介了我县做法。

(四)整体提升,均衡发展起点高。眉县教育多次在各类创建中“首家通过”,教育发展基础好。立足这一实际,我们坚持以“高位均衡”为目标,努力推动义务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一是高标准抓创建、迎国检。把“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合格县”创建与“省级双高双普县”“市级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创建同部署、同安排,举县一致,强力推进。2015年,先后顺利完成省市两级创建任务,使义务教育阶段整体办学条件和内涵发展均达到了较高水平。二是凸显教育公平,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积极实施市级“普优行动”和教育扶贫攻坚工程,依托“四区四级一网络”,组建“优质学校+薄弱学校”“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两类城乡教育联盟17个,实现了教育管理、教师培养、资源共享和考核评价四个“一体化”,缩小了校际差距,一批边远薄弱学校面貌大为改观,质量快速提升,得到群众普遍赞誉。2015年11月,全市150余所初中校长观摩学习了我县青化中学的办学经验。三是教育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三年,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儿珠心算大赛、全省经典诵读展演、全市中学生运动会等各级各类竞赛中,我县获单项奖629项,团体奖82项,获奖等次和数量位居全市前列;135名学生分别被评为陕西省最美爱心少年、省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在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宝鸡选拔赛总决赛中,我县代表队荣获二等奖。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当前,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还存在以下薄弱环节:一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快速增加,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就学压力增大。二是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值得重视。三是体、音、美等学科教师专业化水平仍待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仍需加力。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调研分析城区人口现状,合理规划,加快城区学校项目建设步伐,增加城区学位,满足适龄儿少就近入学需求;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吸引更多的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强化研训、研习、研修,提升艺体学科教师专业素养,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眉县人民政府网站版权所有:眉县人民政府 主办: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ICP备07010879-3号 陕公安网备61032602000121号网站标识码:6103260004

地址:眉县平阳街146号邮编:7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