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者专版 > 部门动态

眉县司法局大力推行“二十条”便民措施让公共法律服务有力度有速度有温度

编辑: 眉县司法局 来源: 眉县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4-07-15 17:22

为进一步提升全县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眉县司法局聚焦“司法为民”服务宗旨,紧扣县域发展实际和群众法治需求,大力推行“二十条”便民措施,为加快建设“五个眉县”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公证行业“九条”便民措施

1、扩大“最多跑一次”覆盖面。结合工作实际,努力扩大“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对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明确、无争议的公证事项,在材料齐全、真实的情况下直接予以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

2、推行“一次性告知”承诺制。首次接待时,公证人员一次性告知当事人办证(事)所需证明材料及获取证明材料的途径和方式,避免群众多跑路。

3、实行“首问必负责”制度。在窗口接待中,首次接待的公证人员负责解答和办理申请人的公证事项,直至该项公证事项办理完毕,禁止“推、绕、拖”。

4、创新“公证掌上办”模式。设立微信公众号,公布公证便民服务电话及公证工作人员微信,全面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受理条件、办证流程、材料手续等信息,申请人可通过线上渠道将申请材料提交至公证人员,待线上审核合格后告知申请人携带证明材料进行线下一次性办理。

5、实行特殊人群“主动上门办”。针对老、弱、病、残、孕及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开展预约上门服务,让受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公证事项。

6、缩短一般公证案件办理时限。对一般公证业务,从受理之日起,承诺7个工作日内办结(除需调查、补充证据材料的案件外),大幅压缩办证时间。

7、提供“特急事特急办”服务。对烈属、军属、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有特殊困难当事人的紧急公证事项,经申请批准,可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出证。

8、提供“温馨邮寄到家”服务。对因故无法到公证处领取公证书的当事人,免费提供邮寄服务,方便当事人及时取证。

9、实行公证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在办公场所、官方网站,公开公示公证员名单、收费标准、办证流程、咨询电话、投诉电话,切实做到公开透明。

二、法律援助“新六条”便民措施

10、扩大法律援助受援范围。将困难社区矫正对象、因突发事故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公民、困难职工纳入援助范围,免费享受法律援助服务。

11、特困人群提供上门办理。对确有困难的群众,应群众要求提供上门服务进行当场审批,律师当场开展工作。

12、提供延时错时法援服务。承诺在申请人有特殊、紧急情况下,全天候、无假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确保满足当事人法律援助需求。

13、开展法律援助志愿行动。主动将法律援助服务向村(社区)延伸,组织法律援助律师为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等重点群体提供精准法律援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4、特殊人群经济困难免审。进一步降低援助门槛,对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以及持最低生活保障证、“五保”供养证、特困户、救助证、残疾证等相关证明材料的困难群众免于审查经济困难证明。

15、畅通“12348”法援热线。完成12348热线与12345热线全天候双号并行,升级全天时12348热线人工坐席服务,为群众提供不间断法律咨询服务。

三、律师行业“五条”便民措施

16、开展律师值班公益法律服务。在重点时间节点,在驻劳动监察大队、县检察院、看守所等法律援助工作站集中时间派驻律师值班,提供法律服务。

17、组建法治体检律师服务团队。组织公益法律服务律师团,为辖区重点企业、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法治宣传、政策宣讲解读、法治环境保障、风险防范化解等法治体检服务,为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安全生产经营做好服务。

18、设立专门律师调解工作室。在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律师调解工作室,由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指派律师调解员参与物业纠纷、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等领域的专业调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19、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在全县96个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并设置公示栏,公布法律顾问的姓名、联系方式、驻点时间等,主动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有效维护辖区和谐稳定。

20、搭建公法服务自助办理平台。聚力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在县镇村配置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涵盖律师在线咨询、普法宣传教育、法律文书下载、线上业务办理等多项内容,逐步构建县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


眉县人民政府网站版权所有:眉县人民政府 主办: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ICP备07010879-3号 陕公安网备61032602000121号网站标识码:6103260004

地址:眉县平阳街146号邮编:7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