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神经炎概念
中医病名:属“口僻”“吊线风”范畴,多因正气不足,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侵袭面部经络,导致气血痹阻,筋肉失养。
常见症状:
1.口眼歪斜: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
2.功能障碍:鼓腮漏气、咀嚼无力、流泪或干眼、味觉减退。
3.伴随症状:耳后疼痛(常见于发病初期),部分患者伴头痛或面部麻木。
二、中医病因
1.外感风邪:风寒袭络:面部受凉(如吹冷风、空调直吹)导致寒凝经脉;风热侵络:外感风热(如感冒后)或肝胆郁热上攻头面。
2.气血亏虚:年老体弱或过度劳累,正气不足,卫外不固。
3.痰瘀阻络:病程迁延,痰湿与瘀血互结,加重面部筋肉失养。
三、中医理疗方法
1.针灸疗法
2.艾灸疗法:温和灸翳风、颊车、足三里,温通经络(急性期慎用,避免热邪加重)。
3.中药调理:
急性期:风寒证:小续命汤加减(温散风寒);风热证:大秦艽汤加减(疏风清热)。
恢复期:补阳还五汤加减(益气活血通络)。
四、日常调理与预防
1.面部保护:避风寒:外戴口罩,避免空调/风扇直吹面部。
戴眼罩:眼睑闭合不全者,睡前涂眼膏或戴眼罩防角膜损伤。
2.功能锻炼:抬眉训练:用力抬眉,重复10次,每日3组;闭眼训练:轻闭患侧眼睑,鼓腮吹气:鼓腮后缓慢呼气,训练口轮匝肌。
3.饮食调养
宜食:祛风通络食物(如生姜、葱白、紫苏叶),补气血食物(红枣、山药、瘦肉)。
禁食:辛辣发物(辣椒、羊肉)、生冷油腻(冰饮、肥肉)。
4.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肝郁加重气血不畅),可听舒缓音乐或练习深呼吸放松。
五、中医情志调护
1.急性期护理:发病72小时内避免热敷或强刺激手法,以防炎症扩散。及时就医,排除脑卒中、肿瘤等继发性面瘫。
2.恢复期坚持治疗:针灸、按摩需持续1-3个月,避免中断影响恢复。
3.预防后遗症:若出现面肌痉挛或联动运动(眨眼时口角抽动),需调整治疗方案。
眉县人民政府网站版权所有:眉县人民政府 主办: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ICP备07010879-3号 陕公安网备61032602000121号网站标识码:6103260004
地址:眉县平阳街146号邮编:722300
承办:眉县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