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汤峪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专题片)
汤峪镇位于宝鸡眉县东南部,秦岭北麓太白山脚下,全镇共有耕地5.8万亩,其中猕猴桃种植面积4.6万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雨量充沛,常年降水量7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087.9小时,年平均气温12.9℃,无霜期218天,在猕猴桃品质形成期昼夜温差10℃以上,以独特的地理、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猕猴桃的最佳适生区。
近年来,眉县汤峪镇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通过聚集优势资源、整合产业要素,逐步构建了以猕猴桃产业为主,以中草药、干杂果种植为辅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形成了“标准化种植、品牌化营销、多产业融合、全方位保障”的产业发展汤峪模式,为美丽汤峪关中示范样板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主持人:各位朋友友大家好,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室的是汤峪镇人民政府镇长侯增刚。欢迎侯镇长!
侯增刚:各位朋友好!主持人好!汤峪镇自然景色秀美、旅游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民风淳朴,欢迎大家多来汤峪镇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体验生活!
主持人:通过刚才的宣传片,我们确实感受到了汤峪镇资源独特、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除了侯镇长刚介绍的那些特色以外,我们了解到,汤峪镇还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侯镇长,请您给各位朋友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侯增刚:好的。汤峪镇去年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以来,对照示范镇建设的标准要求,全镇上下高度重视,精心谋篇布局、强化项目带动,创新工作机制,聚力推进落实,示范镇建设工作高点起步,开局良好。
主持人:汤峪镇顺利跻身全省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序列,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全镇今后工作的鼓舞,请问侯镇长,在示范镇建设方面,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
侯增刚:去年12月初以来,县委、县政府成立示范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县委、县政府挂帅、分管领导主抓、职能部门配合的三级抓落实工作格局。镇上也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5个工作专班和5个专项办公室。同时,我镇围绕文旅产业发展高点谋划和招引示范镇项目,5年共谋划包装项目51个,预估总投资102.45亿元,建设内容涵盖基础设施完善、农房改造、镇村环境卫生提升改造、服务平台设施建设、商业文旅地产项目等方面。今年,我们梳理形成了2022年示范镇建设项目清单,共将实施镇区市政设施提升、垃圾焚烧站建设、太白山旅游交通智慧管理系统项目等15个示范镇建设项目,总投资达57.91亿元。
重点工作方面,一是通过大力推进唐镇、无山居等文旅项目,发展归心民宿等乡村旅游产业,新增了温泉酒店、高端民宿、康养游乐等120多个旅游产业化项目,形成了全链条、全产业、全镇域大旅游格局。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对汤峪村关中民俗体验区实施环境提升,布设镇区及景区入口花卉景观6处。建设最美乡村公路8.23公里,完成改厕522户,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镇村品质明显提升。第二,我们在最大限度发挥省财政500万元补助资金的基础上,整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改厕、农房抗震改造等公共财政资金850万元用于示范镇及相关建设;发挥金融机构对乡村振兴的支持政策,已争取授信贷款13600万元;协调县级部门乡村振兴项目及猕猴桃“四改五提升”、汤峪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镇域推进基层组织振兴等项目35个,争取上级资金2400多万元,被评为全县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先进单位,项目资源高度整合。第三,建立健全鼓励激励机制,引导汤峪镇在外成功人士和本土乡贤、种植能手积极参与家乡乡村振兴建设。依托太白山旅游区和齐峰果业等产业龙头带动,积极与西农大猕猴桃试验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专家团合作,发展猕猴桃产业实施美丽村镇建设。引进中农复兴人才团队以商招商、以商引才,汇聚了乡村振兴的各门类人才150多人。我镇现有猕猴桃产业从业人员15000多人,其中职业农民和中高级农艺师和电商人才6500多人。形成了坚强有力的乡村振兴人才保障。
主持人:猕猴桃是我县主导产业,对于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支撑作用。汤峪镇在以发展猕猴桃特色产业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请侯镇长向大家介绍一下。
侯增刚:近年来,眉县汤峪镇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通过聚集优势资源、整合产业要素,逐步构建了以猕猴桃产业为主,以中草药、干杂果种植为辅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形成了“标准化种植、品牌化营销、多产业融合、全方位保障”的产业发展汤峪模式。这方面的汤峪镇的主要做法有:
构建标准化种植新模式。质量品质是农产品的生命线,猕猴桃产业发展伊始,汤峪镇就将推动猕猴桃生产过程标准化作为实现果品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一是标准化技术打基础。全域推广“优选品种、规范建园、配方施肥、果园生草、果实套袋、生态示范”等十大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二是改革性措施促提升。开展技术升级和标准创新,先后投资2759.5万元试点推进猕猴桃“四改五提升”项目,打造示范基地1280亩,有效带动周边15000亩的果园技术改造。三是数字化赋能保质量。实施区块链生产销售模式,建设占地200亩的大气农场数字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大气候农眼智能监测基站实现生产全过程数字化监管,提升种植管理效率和猕猴桃品质,并以“一果一码”可溯源专利技术保护眉县猕猴桃原产地真实性,提升品牌溢价空间。同时依托大气农场数字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农户积极参与数字化种植,按照标准进行分级采摘、储存、流通。
构建品牌化营销新模式。始终坚持以“农业品牌化”战略为指导,走出了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为纽带,电子商务辅助的产业营销新模式。一是龙头企业带动。积极引进齐峰果业、金桥果业、兄弟果业等龙头企业落户汤峪发展建设,带动12个村级合作社全面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市场影响力,有效拓宽汤峪猕猴桃销售渠道,全面提升市场占有率。二是电子商务助力。实施电子商务助农增销行动,配套建设镇级电商服务中心1处,开设村淘、邮政等各类电商服务站24个,开办快递网点21个,发展中小微商120余户。2021年全镇各类电商主体销售猕猴桃9000万斤以上,占全年猕猴桃总产量的36%。三是塑造产品品牌。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谋划《汤峪猕猴桃产业品牌战略规划》,推动汤峪猕猴桃品牌走出陕西、走向全国、走进消费者的心坎。
构建多产业融合新模式。围绕破解猕猴桃产业结构单一、带动力弱的结构性矛盾,深入实施“猕猴桃+”行动。一是实施“猕猴桃+农特产”项目。持续推进猕猴桃产业与其他农作物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一产”链条,沿山村组在猕猴桃果园和坡地林地开展间作套种,大力发展中草药、干鲜杂果种植、畜禽养殖等新产业,打造产品互补、效益互补、品牌互补的农产品产业链。二是实施“猕猴桃+集体经济”项目。以健全完善猕猴桃产供销链条为目标,推动猕猴桃产业与集体经济互融共生,联合建设1500吨库容气调冷库一座,配套建设农资超市、5G电商平台、信息中心、加工中心等,多元化提升群众收益,走出了规模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新经验。三是实施“猕猴桃+旅游”项目。持续推动猕猴桃产业与太白山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紧紧依托本土特色民俗文化,先后建成了关中农家生活体验区、见子河畔等乡村旅游集中服务区,打造了齐峰观光农场等休闲旅游景点,形成了集鲜果采摘、农事体验、民俗小吃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亮点。
构建全方位保障新模式。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是汤峪猕猴桃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一是强化人才支撑。依托西农大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引进中高层次农业产业人才。同时,积极引导在外大学生、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参与家乡建设,仅2021年就有2600余名青年人才返乡,创建市场主体520户。二是强化金融支撑。镇党委政府主动对接农行、农商行、泰隆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镇域内齐峰果业、兄弟果业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普通果农牵线搭桥,年争取产业贷款近1.5亿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三是强化技术支撑。积极与西农大猕猴桃试验站等专家团开展合作,定期组织专家团队进村入户指导果农生产,累计举办线上线下作务技能培训会500场次,受训果农6万人次,有力保障了汤峪猕猴桃的持续健康优质发展。
主持人:听了侯镇长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汤峪镇通过大力发展猕猴桃特色产业,在持续深入推进猕猴桃等现代农业标准化、科学化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相信,有这些扎实工作的加持,汤峪镇的特色产业定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侯增刚:太白山水育好果,特色产业兴乡村。全镇猕猴桃面积达到42383亩,猕猴桃已成为镇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全镇12个行政村、134个村民小组实现了猕猴桃产业全覆盖,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2021年全镇猕猴桃总产量达2.5亿斤,综合产值5.5亿元以上,人均纯收入1.4万元,同比上升15%。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270人,消费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4300万元,汤峪镇顺利跻身全省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行列。
主持人:我们相信,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美丽汤峪一定会成为振兴乡村关中示范样板。谢谢侯镇长的精彩介绍。各位朋友,我们下期见。
侯增刚:感谢各位朋友对汤峪镇的关心关注,汤峪人民欢迎您。诚挚邀请大家来汤峪镇旅游观光,体验生活!各位朋友,再见!
眉县人民政府网站版权所有:眉县人民政府 主办: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ICP备07010879-3号 陕公安网备61032602000121号网站标识码:6103260004
地址:眉县平阳街146号邮编:722300
承办:眉县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