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支持IPv6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常兴镇党委书记冯伟: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实干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22-10-21 10:25

记者:常兴镇是全国重点镇、国家卫生镇、省级重点示范镇、省级生态镇,县域经济副中心,在眉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常兴是如何打好纺织工业这张牌的?又是如何做到实现一镇纺织供全球的?

冯伟:近年来,常兴镇以高质量项目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尤其是西北纺织工业重镇——常兴纺织工业园,已成为眉县“一区四园”工业大格局中的排头兵、“压舱石”。常兴纺织工业园同时也是陕西省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并屡获殊荣。2019年被商务部确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21年8月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称号,2021年12月被陕西省工信厅确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园区”。

园区纺织产业特色鲜明,现有企业96户,其中纺织企业56户。规模以上企业33户,其中纺织规模以上企业18户。现有帛宇纺织、秦塬纺织、兴洲纺织、全兴纺织等纺织外贸出口企业10户。园区吸纳就业职工2.1万人,现有织布机6000余台套,纺纱能力60万锭,年产棉纱6.2万吨,年产坯布4.9亿米,印染布5000万米,形成了集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棉纱、坯布、家纺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法国、德国、印度、孟加拉等国家和地区。2021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9.6亿元,出口创汇9650万美元。

记者:常兴镇的纺织工业已然成为了一张亮丽名片,那么乡村振兴进程中,常兴又有哪些作为?

冯伟:常兴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且地处“一带一路”核心地带,西宝中线、高铁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常兴镇在工业发展势头强劲的同时,农业发展也快速推进。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农业发展思路,常兴镇以猕猴桃产业为主,精心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果品销售为一体的马家精品果蔬示范园、安刘塬葡萄科技示范园、渭滨新村华盛草莓生态采摘园、常兴西部美国红紫薇庄园、猕猴桃千亩示范园“五个千亩工程”,让渭北农业成为常兴亮丽的农业名片。

与此同时,常兴镇还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建设滨水生态新城镇,打造县域经济副中心,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的奋斗目标,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推进质量与速度并重、规模与效益兼顾、富民与强镇共进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城镇建设、工业增效、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四大工程,加快建设宜商宜业宜居、美丽富裕幸福文明新常兴,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西部强镇。

记者:今年2月份,中央组织部将常兴镇郭何村确定为“全国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今后,常兴镇将如何做好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冯伟:今年2月份,中央组织部将常兴镇郭何村确定为“全国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我们围绕五个方面,计划用1年时间,将郭何村打造成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一是建强红色组织,通过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选址重修常兴镇党校、建立“红村振兴”工作队。二是传承红色基因,包括建设红色书屋、挖掘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活动。三是壮大集体经济,实施红色旅游配套项目、水果大棚改建项目、盘活集体闲余资产。四是健全治理体系,着力提升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水平。五是改善村容村貌,编制村庄规划、实施“五化”工程。

郭何村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优势,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特色产业、红色旅游,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记者: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常兴镇是如何以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根基的?

冯伟: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和前沿阵地作用,就必须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根基。近年来,常兴镇全面统筹协调推进,党建引领成效显著。

坚持“党建与发展一盘棋”思路,打造高标准党组织,坚持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互融互促。充分发挥非公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搭起基层治理“连心桥”、做好基层治理“铺路石”,切实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我们以克服疫情影响为重点,强力推进工业提质增效;以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科技示范园建设为引领,切实加快现代农业突破发展;以美丽乡村创建为主题,强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党建品牌化为依托,强力推进基层党建提升。勤劳智慧的常兴人民正疾步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上,努力向全国展示一颗渭水明珠、一个多彩常兴。

眉县人民政府网站版权所有:眉县人民政府 主办: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ICP备07010879-3号 陕公安网备61032602000121号网站标识码:6103260004

地址:眉县平阳街146号邮编:722300  

承办:眉县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