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提升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国卫办基层函〔2017〕238号)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突出服务特色,改进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安全,提升群众获得感。到2020年末,全县医疗机构的管理能力、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重点科室和人才梯队建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最终实现“从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转变。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医院班子能力建设
1.聘请医院管理专家对全县医院院长进行行政管理能力培训每年不少于3次,业务培训不少于4次;
2.各医院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分批次组织医院班子成员外出参加管理能力培训,积极应用各种管理工作,推行院长管理职业化、专业化,树立和培养现代医院管理理念。
(二)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1.县级医院每年要聘请省内外知名三甲医院知名专家开展手术指导、示范带教不少于10次,切实提高医院诊疗水平;
2.加强同上级医院的联系,发展合作科室或联盟科室,重点在心血管专业、内镜微创手术、肿瘤专科、介入治疗、重症监护等领域求突破,且每年至少开展1-2项新技术和新项目,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保障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外科微创化”运行要求,力争到2020年末县级医院住院患者传统手术比例≤80%,内镜微创手术比例≥20%;
3.镇卫生院要重点发展康复医学和中医特色科室,支持有条件的单位设置老年人康复病房,发展“医养结合”模式,中心卫生院年内至少建成1个特色专科,初步形成院有特色,科有亮点的医疗格局。到2020年末,横渠、槐芽、齐镇中心卫生院可开展常见下腹部手术,所有镇卫生院能熟练掌握止血、缝合、包扎、骨折固定等技术,且至少建成1-2个特色专科。
(三)实施县域医共体建设
1.年内建成2个紧密型医共体,每个医共体至少和两个镇卫生院建立紧密性协作关系,推动我县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同时,每年选派一支合作性强、技术过硬的3人支援团队长期在镇卫生院开展帮扶工作10个月以上,提升镇卫生院诊疗水平;
2.医共体机构年内内尝试开展“日间手术”,2018年每个医共体内不少于50例。同时,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下转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康复期患者不少于100例,妇幼保健院不少于30例。
3.加强岗前培训学习,对分新分配在镇卫生院的人员,上岗前必须在县级医院临床科室或急诊科轮训3个月以上,保证回单位后即可开展临床工作。
(四)建立区域医学临检中心
县级医院要全力配合,排除一切干扰在2019年底前建立区域医学临检中心,各镇卫生院按标准建立检验科,实现区域医疗机构间资源共享。
(五)完善院前院内医疗急救体系
1.县人民医院按照《院前急救管理条例》,制定全县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规章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保证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规范服务和迅速处置;
2.县人民医院每年要组织急诊科骨干医师在市急救中心学习累计不少于1个月,提高院前医疗急救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能力与水平;
3.县人民医院负责,每年对全县各医院进行急救知识培训不少于4次,重点加强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洗胃、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基本急救技能的标准化培训,提升医务人员急救技能水平和急救处理能力。到2020年末所有镇卫生院要独立设置抢救室,配置给氧设施、吸引器、洗胃机、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机(呼吸囊)、喉镜等急救设备和药品,促进镇卫生院急救能力进一步提升。
(六)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1.各医院要注意搜集眉籍在外知名医务工作者信息,加强沟通联系,充分发挥他们人脉资源和技术优势,为我县医疗发展提供技术或资金支持;
2.县级医院加大成熟人才引进力度,尤其是曾在省级三甲医院有工作经验的成熟人才,要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给予薪酬外相关优惠政策,力争每年至少引进1名;
3.加强外出进修学习力度,鼓励实行团队式培养,县镇两级医院每年均要选派学科骨干赴省、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掌握最新诊疗常规了解最新医疗发展方向。同时,要制定严格的进修考核制度,确保进修学习的实效性。
4.坚持“三基三严”(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训练,医院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考练,县局每年组织一次“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七)提升镇卫生院诊疗能力
1.镇卫生院探索建立医疗、公卫、行政、后勤相对独立的医疗服务体系,按照床位与卫技人员1:0.8的比例合理配置门诊、住院部专业技术力量;
2.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设法提高门诊、住院工作量,中心卫生院年门诊量不少于8000人次,住院量不少于300人次,一般卫生院年门诊量不少于6000人次,住院量不少于200人次。对随意放宽收住院标准、小病大治、不合理检查、药占比≥65%的单位按照合疗办规定从严从重处罚,未完成规定指标的单位,按照完成比例扣除单位总体绩效,超额完成的按比例予以奖励。
(八)落实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1.年内县级医院要按照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的通知》(国卫医发〔2017〕49号),重新调研论证,确定临床路径病种,县人民医院不少于20种,县中医医院不少于15种,县妇保院不少于5种;
2.积极与软件公司协商,6月底前将临床路径软件完整嵌入到内部电子病历系统;
3.严格按照临床路径管理要求规范运行,确保每个操作环节、路径步骤完整准确。对确需在诊疗过程中发生变异或退出临床路径的病例,要主动报备。2020年年底前,县级医院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占出院患者80%以上,对未按时限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取消省市有关奖项评选资格。
(九)加大两个行为监管力度
1.加大医疗机构行为监管力度,重点查处超范围执业、使用非卫技人员、违法发布医疗广告、合疗运行不稳定、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等行为;
2.加大医疗人员行为监管力度,重点查处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治疗、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收受红包、私自收费等行为;
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组建专门检查组织,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每季度对所有医院,重点是民营医院进行一次综合检查,确保全县各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规范运行;
4.鼓励民营医院发展或新建高、精、尖特色专科,形成与公立医院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
(十)发挥并落实好各类学会作用
局医政股牵头成立县医学会,县人民医院牵头成立急救学会,县中医医院牵头成立中医协会,县妇保院牵头成立妇产学会,积极发展会员,落实办公经费,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点评、新技术推介等活动1次,加强医院横向、纵向联动,努力营造良好的业务发展氛围。
(十一)严格落实重点核心制度
1.坚持院长查房制度,特别以当前患者安全问题比较集中的急诊急救、手术麻醉、医院感染、产科诊疗、儿科等领域为重点,院长每月一次,业务院长每周一次业务查房,带班领导每天巡视病区,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隐患;
2.坚持会诊制度,对病情诊断不明确,有疑问有并发症的患者要动员多学科力量进行会诊,严禁出现漏诊、误诊现象;
3.坚持病历讨论制度,对疑难危重症、死亡病例和抢救成功病例第一时间组织讨论,业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必须参加,且每季度利用学术会议认真剖析,举一反三,自查反省,汲取经验教训进行研讨,保证医疗安全;
4.坚持患者随访制度,三家县级医院均要成立独立的患者回访机构,设立专职随访员,制定回访标准化流程,在规定时间内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回访,如实记录并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医院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汇总患者满意度、查摆问题,点名表扬和批评,认真抓好整改,将回访结果与绩效和各类评优评先挂钩。
(十二)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
1.巩固全国农村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成果,县人民医院要拓宽中医药服务项目,县妇保院年内必须设置中医妇科,并开展诊疗活动,各镇卫生院中医馆要发挥功能,持续、稳定的为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
2.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内容,扶贫股负责检查。
(十三)继续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1.按照中省统一部署,启动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三年计划,县级医院要统一规划停车位,及时更换住院部床单、被罩,探索实现病区统一服装;
2.镇卫生院重点改善门诊、住院、厕所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就医环境,6月底县局组织人员检查,对就医环境脏乱差的单位限期整改;
3.努力改善服务态度,县局设立投诉电话,并不定期随访患者,对服务态度生、冷、硬、推、顶的医院职工,全县通报批评,连续三次通报年终考核定为不称职档次。
三、效果评估
县局设立奖惩基金,每年聘请第三方机构,从各单位执行情况、实施效果、群众就医感受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评估按百分计算,90分以上为优秀,奖励单位领导班子1万元;70分以下为不合格,取消年度评优资格,扣除5000元拨付资金。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上手,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活动具体实施方案,于4月15日前报局医政股,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2.强化精准施策。各单位要每月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认真查找制约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症结,按照“找差距、补短板、转机制、提质量”的要求,针对具体问题,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特别关注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占比下降的科室,采取得力举措尽快扭转局面。
3.严格督导问责。县局成立督导组,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列出清单、明确责任、限定时间、销号管理,对进展快、效果好的医院予以通报表扬,全县推广,各类先进荣誉优先考虑,未完成的约谈通报。
眉县人民政府网站版权所有:眉县人民政府 主办: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ICP备07010879-3号 陕公安网备61032602000121号网站标识码:6103260004
地址:眉县平阳街146号邮编:722300